厦门大学法学院“立法·法理学论坛”第27次例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3-04-28 11:48  阅读:2714  


2023年4月26日晚,厦门大学法学院“立法·法理学论坛”第27次例会在法学院A101教室举行。本次例会由博士生李铮主持,博士生肖恒、赵译超进行汇报。助理研究员许瑞超以及二十余位法学理论方向的硕博士生参与本次例会。



第一阶段,博士生肖恒汇报的题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的有效立法之道》。他首先描绘了我国新时代立法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现代民主社会普遍存在的立法有效性难题,其次通过考察现代社会民主立法的环境与结构,检视了当代政治哲学理论中立法实现有效性的几种可能方式。最后,指出根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对上述方式批判地加以综合运用何以成为新时代维系立法有效性的出路,并说明其实践途径。



评议环节,博士生嵇红涛从“立法的有效性是什么”“对立法专业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效性的消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成为新时代有效立法之道”等方面发表见解。博士生吴丽丽从“民主立法过程对于有效立法具有怎样突出的功能”“有效性悖论是否存在”“有效立法如何检验”等方面提出疑问。博士生熊煜堃对文章逻辑结构进行梳理,并从研究问题、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实践出路与国情之间的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许瑞超助理研究员认为,本文研究基础较为扎实,但同时,文章标题、引言反映出的问题与正文内容之间的对应,专业性与民主立法、有效立法之间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成为有效立法的出路是否应当首先论证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回应。





第二阶段,博士生赵译超汇报的题目是《我国立法协商十年发展的回顾、问题与展望》。距2013年“立法协商”首次出现在中央政策文件中,已有十年之久。因此,有必要回顾我国立法协商的十年发展并总结相关规律。然而,十年发展仍未解决主体、程序、形式和结果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基于对立法协商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的梳理,他提出了立法协商未来发展的构想。



评议环节,博士生郭宝从文章的概念界定、脉络梳理、问题提出等方面提出建议。博士生蔡荣欣对标题的使用、摘要的撰写进行分析,并指出要从立法协商这一问题当中进一步寻找核心命题。许瑞超助理研究员从各级标题的规范性、问题和观点的明确性、概念使用的正确性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指出,历史的梳理应当有数据的体现,总结出各阶段的特征、发展趋势或者差异。融贯性是实质的判断标准,融贯性原则如何成为立法协商的实现方式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最后,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文字:吴丽丽

图片:嵇红涛

审核:许瑞超

编辑:冯建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