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厦大,法学盛会璀璨绽放 ——第二十届 “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 圆满收官

发布日期:2024-11-05 23:25  阅读:433  

2024 年 9 月 21 日,秋意正浓的厦门大学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法学界思想盛宴——第二十届 “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立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法律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和三十余位博士生齐聚一堂。

会议开幕式在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宋方青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宋方青教授回忆起 15 年前第五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在厦门举行的情景时说道:“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学界大咖的莅临指导为大家奉献了一场难忘的思想盛宴。15 年来,这个论坛已成为重要平台,见证着博士生们展示学术成果,与专家深度交流探索法学前沿。学术观点在这里激烈碰撞,思想火花璀璨绽放,孕育着未来的法学创新力量。”


在秋意浓郁、氛围别具韵味的厦大校园里,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陈鹏教授向参会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陈鹏教授细致地介绍了厦门大学法学院以及厦门大学立法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与未来前景。接着,他衷心期望参与本次会议的博士生们在这场学术交流盛会中能够收获满满,既汲取丰富的知识养分,又建立深厚的友谊纽带。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国家 “2011 计划”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的杜宴林教授分享了再次参会的感悟。他指出,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对于法学理论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乃是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法理学界的老师们来说,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期许与寄托。本次论坛所涉及的分论题极具针对性,将持续为中国法学的进步贡献独特的力量。




论坛单元:思想交锋,智慧闪耀

本次论坛分为四个单元,精彩纷呈。第一单元 “立法的基础理论”,在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丰霏教授的主持下,博士研究生们围绕立法的合理适度、公众参与立法转型等展开深入论述。《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徐雨衡和《法律科学》编辑贾同乐在评议中给出了宝贵建议,如同秋日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学术的土壤。


第二单元 “授权立法与协同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由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陈征楠教授主持。博士研究生们就特定地方授权立法等主题进行报告,西南政法大学研究员、《现代法学》副主编董彦斌和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姜孝贤在评议中提出了关于理论框架选择和实践逻辑把握等方面的建议,为学术探索指明了方向。


 第三单元 “新兴领域立法的基础与实践”,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店标研究员的主持下,博士研究生们从人工智能社会法治应对等多个前沿角度阐述观点。《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常务副主任沈丽飞和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志昊在评议中从文章结构、核心问题等方面给出建议,为学术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第四单元 “备案审查的基础理论”,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方玉教授主持本单元。博士研究生们就宪法精神界定等主题发言,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当代法学》编辑刘红臻教授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方法》执行主编杨知文教授在评议中提出提升论文逻辑严密性等建议,有力地支持了同学们的学术成长。


会议进入闭幕式环节,由厦门大学法学院郑金雄教授主持。郑教授表示:“本届论坛虽已落幕,但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架起了思想与心灵的纽带。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不仅分享了研究成果,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份珍贵的情谊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予大家持续前进的力量。”

窗外的秋景仿佛也在为这场盛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葛洪义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葛洪义教授强调,本次论坛的学术水平颇高。其一,论坛全天紧扣立法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二,论坛各单元紧密围绕单元主题,且富有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其三,论坛在立法研究的理论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四,论坛展现出激烈批评的学术精神。同时,他对参会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论文问题应从实践中引申而来;其次,要避免概念混乱使用的情况;最后,应加强学术研究的规范性。


郑金雄教授宣读了本届论坛获奖名单。论坛下届承办单位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卢丽彬进行发言,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郑俐萌与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周元伟进行了论坛旗帜交接。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相关新闻